找到相关内容264篇,用时2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人间净土对现代人的重要性

    升官,甚至含饴弄孙等等,为什么一定要说呢?其实,这是醉生梦死,中作乐;因为世间的一切现象都是短暂的、无常的,所以世人所说的欢乐,在佛法称为“”;欢乐是忍而得的结果,在享乐的同时,又种下了必将...释迦牟尼佛就提出了净土的理想境界,让我们有个追求、向往的去处。最重要的,是要我们从现在开始就照着去做,等到临命终时,真正的佛国净土就会立即现前。  接受世间是的事实   释迦牟尼佛在二千六百二十一年前出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3044322.html
  • 瞋怒及欲望的缺失

    欲念形成业,会在心流中留下种子,导致来世再入轮回。然后,在业及惑的控制下,你会在来世轮回中再经历到行。并且会再经验到苦苦及——即轮回中暂时的快乐。这就是心随欲望长期的伤害。只要心随欲念,将永无休止...究竟、彻底吗”?往往答案是——“它并非彻底的,仍有某些缺撼”。 这就是为何佛陀教示,不管身处何处,它都是的地方,无论有什么愉快的东西,只不过是的餐宴;无论有什么伴侣,也只不过是的伴侣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2946900.html
  • 四圣谛 - 佛法的心要

    仍旧是不彻底。   比如无常变化,东西由好变坏,感受是,佛法称之为"" viparinama dukkha。 那些养 或收集古董的人,对的认识也许会比较深。心爱的茶壶或古董, 不小心打破了, ...身心的  爱别离、怨憎会……对於社会的  求不得 ……对於自然的   然而,佛陀在讲时,绝对不是用很肤浅的态度来看。佛法以为最根本的是"行"。我们一般认识的是苦苦,若能了解,对世间的...

    颜尊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81449075.html
  • 佛成道后说的经典

    度小乘人,里边就讲四谛法,四谛法就是、集、灭、道。本来是、集、道、灭。因为那么念不顺囗,所以是、集、灭、道。释迦牟尼佛就对二乘人说:“此是,汝应知;此是集,汝应断;此是道,汝应修;此是灭,汝应证。”二乘人一听:“咦!怎么这个我应该知道!什么叫苦啊?”一找这个:“哦!有三--苦苦、,又有行,又有八,又有无量诸。”啊!这知道啦!  “集”,什么叫集呢?集就是集聚为义,集聚什么呢...

    宣化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11854320.html
  • 红尘苦海漫

    ,使人面临飞来横祸,有如晴空霹雳,痛不欲生。所谓三,一是"苦苦",指遇到各种苦事而倍感痛苦,如受饥渴寒热等逼迫而产生的;二是,指因乐极生悲,由富贵而变为贫贱之;三是行,"行"是迁流不息,...菩提树下成王觉,创教天竺的释迦牟尼佛,在这一问题上,以其独特的见解而著称于世。他以悲天悯人的精神和普渡众生的宏誓大愿,提出和阐扬"四谛"说(指、集、灭、道四谛),揭示人生苦海万状和脱的途径,奠定了"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33554447.html
  • 红尘苦海漫谈

    ,各种不幸,使人面临飞来横祸,有如晴空霹雳,痛不欲生。所谓三,一是"苦苦",指遇到各种苦事而倍感痛苦,如受饥渴寒热等逼迫而产生的;二是,指因乐极生悲,由富贵而变为贫贱之;三是行,"行"是...成王觉,创教天竺的释迦牟尼佛,在这一问题上,以其独特的见解而著称于世。他以悲天悯人的精神和普渡众生的宏誓大愿,提出和阐扬"四谛"说(指、集、灭、道四谛),揭示人生苦海万状和脱的途径,奠定了"般若"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20959835.html
  • 《佛教四大部派宗义》的一贯义——为研讨《四部宗义》的诸法友讲

    种种观察方便,令人了解此中诸法,除三无为法处、法界,诸馀界、处及蕴等诸有为法,都从无明烦恼、业因缘起,缘起诸行,生灭无常,危脆易,由无常故。一切,苦苦、、行所摄,此即佛说三法印中第一诸行无常法印。由无常故,显是无我。有为法尚且无我,何况无为?是故说有为、无为一切法中,都无有所谓的补特伽罗我这种东西存在。诸法无我,然世间之人执为有我,如是,说我执是生死根本,欲得解脱生死,须先破我执,...

    日慧长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3062070.html
  • 漫淡日常修行

    讲空之义;而对于事物的空性已有所体证的修行者,则要多讲妙有之用。空作为对世间万物变化实相的最通俗描述,有之义,但亦有成乐之义。我们修行人证果成佛不是成乐之事吗?释尊成佛后,为开创佛教大业,吃尽...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,可以往的方向变,也可以往好的方向变。如果只是变坏成,我们就用不着修行了,更谈不上证果成佛了。正因为事物也可以往好的方向变化,所以才有释尊的住世因缘,才有我们佛教事业的伟大理想—...

    释永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00162741.html
  • 逆缘是修心的良药(袞卻格西讲述)

    天道的安乐,只不过是短暂的,并不能永远保持。生死的本质是的,不管是苦苦、或是行。 在生死当中沒有绝对的朋友或敌人,身处上层或下层社会,也都不是固定的,所以生死中的现象不可依赖。生死轮回的经历就是经历生老病死的种种,不断地投胎到不同的生存状况。除非达到觉悟境界,才能脱离生死。 若修学佛法,只是因无法忍受自己的,而想脱离它,这个佛法不是大乘的佛法。所谓大乘,是指你发心学佛唯一的动机,是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2240976756.html
  • 宗萨钦哲:佛法概要

    的。有三种,苦苦、行是最大的痛苦,只是我们不了解;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,无齿无发,在地上爬来爬去,长大之后拥有年轻、美丽与健壮,老了以后皱纹满布、头发稀疏,这些事都变了,我们却还以为自己跟...(king of the king)”。国王为了避免释迦牟尼佛抛弃王位,用尽各种方法欺骗他,当然释迦牟尼佛还是发现了人生的,亦从车夫口中得知,即使贵如国王也不可能避免老病死。这使释迦牟尼佛产生强烈的...

    宗萨钦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332581272.html